18 C Compilation
來了解一下 C 語言~
Generate raw machine code
讓我們從一個簡單的 C 程式開始,看看會轉成什麼樣的組合語言:
1 | int foo() { |
用以下指令 compile:
1 | $ i686-linux-gnu-gcc -fno-pie -ffreestanding -c basic.c -o basic.o |
這會產生 object file basic.o
。比起直接 compile 出可以執行的 machine code,compiler 會輸出的是帶有 meta 資訊的 machine code,meta 資訊保留了這些 code 最後會如何連接在一起的資訊。這麼做的好處是這段程式碼可以被 relocate 到其他 binary file 裡,因為在 object file 裡的 address 都是相對位置而非絕對位置。
freestanding
是沒有 standard library 存在而且程式的 entry 也不需要是 main()
的環境。因為是開發 kernel,所以當然沒有 standard library,也要自己想辦法跳到 kernel 的 main()
開始執行。-ffreestanding
是要讓 compiler 產生在 freestanding
環境的 code。Ref
至於 -fno-pie
則是讓 compiler 不要產生 position independent executables 的 code。PIE 是什麼可以參考這篇。在我們要寫 kernel 的環境下,不需要 PIE 的功能。另一方面,啟動 PIE 就要有 Global Offset Table(GOT)才能 link,我們當然沒做 GOT 啊~
我們可以用以下指令來看看 object file 的內容:
1 | $ i686-linux-gnu-objdump -d basic.o |
要產生出真正可以執行的 code,我們需要 linker 來把所有 object file link 起來。link 過程中會把相對 address 轉換成絕對 address。例如 call <function_foo_label>
會被轉換成 call 0x12345
,0x12345
是 label function_foo_label
最後在檔案中的 offset。
這裡只有一個檔案,我們只需要用以下 command 來產生 raw machine code:
1 | $ i686-linux-gnu-ld -o basic.bin -Ttext 0x0 --oformat binary basic.o |
跟 compiler 一樣,linker 可以 output 出很多種格式的檔案。其中一種是帶有 meta 資訊的可執行檔,這種檔案可以在 OS 上執行,這些 meta 資訊會描述這些 code 要如何被 load 到 memory 中,也可能帶有方便 debug 的資訊。
那因為我們是要寫 OS,所以不要這些 meta 資訊,免得 CPU 以為這些是可以執行的指令。所以在上面的指令裡,我們要指定 output format 是 raw binary
。
至於 -Ttext 0x0
,它的效果跟前面組語裡寫的 org
是一樣的,表示程式會被 load 到的 memory 位置(也可以說是在 memory 中的整體 offset)。
這樣我們就得到前面 function 的 raw machine code 了!來反組譯看看它的內容:
1 | $ ndisasm -b 32 basic.bin |
可以看到進入 function 時會先 push ebp
到 stack 裡保存,等到 function 要 return 前恢復,這樣回到 caller 才不會搞亂 caller 的 register 內容。
接著將 esp
的值 assign 給 ebp
,也就是將 stack base pointer 設定成目前 stack top 的位置,這麼做就是在原本的 stack 上再做出一個 stack 給目前這個 function 使用,這個動作是在為目前的 function 設定它的 stack frame。stack frame 裡會儲存 function 的 local variable。
setup 好 stack frame 後,0xbaba
被 assign 給 register eax
,這是因為 register eax
是 C 語言用來放 return value 的 register,caller 會預期 callee 的 return value 會放在 eax
。
Local Variables
接下來我們寫這樣一個 function:
1 | int foo() { |
將它 compile 成 raw binary 再反組譯,得到:
1 | 00000000 55 push ebp |
一開始先在 stack 保存 ebp
,接著 setup stack frame,再來由 sub esp,byte +0x10
在 stack top 保留 16 byte 的空間。但我們明明是要儲存 4 byte 的 int,為什麼需要保留 16 byte 呢?這是因為 CPU 在 memory 的 data 有對齊(alignment)的時候,會有比較好的效能,這是 CPU 最佳化的一個方式。所以雖然我們只要存 4 byte 的資料,但為了讓資料能對齊,會採用最大的 datatype width 16 byte 來放每個 stack 中的 element。dword
表示 double word,也就是 4 bytes。
最後的 leave
是用來恢復 stack 的,等同以下:
1 | mov esp, ebp ; restore stack top |
Calling Functions
再來讓我們看看 C 語言在 call function 時會做些什麼事:
1 | int callee(int arg) { |
compile 後再反組譯:
1 | ; callee() |
callee()
以 mov eax, [ebp+0x8]
取得 caller 傳給它的參數。因為 stack 在 memory 中是往 address 小的位置長的,所以加上 8 byte 實際上是往「stack 的底部再往下 8 byte」的位置,也就是 caller push 參數的位置。
C 語言預設的 calling convention 是將 argument 以相反的順序 push 到 stack,所以第一個 argument 會在 stack top。
Pointers
在解讀一個 memory 位置上的資料時,除了 memory address 之外,還需要知道這個資料有多長,是 1 byte?2 byte?還是 4 byte?否則會解讀錯誤。
C 語言的 pointer,在 32 bit 下,其值的長度都是 32 bit。而它指到的 memory address 內的資料的長度則可以從 pointer 的 type 知道。例如 *int
就是個指向 4 byte 資料的 pointer。
C 語言裡我們會用 *char
來表示 string,這是因為 string 是一個 char 的 array,我們不知道它確切上有多長。